《财经郎眼》

滨海国际知识产权网 2023-03-23 09:28 编辑:admin 94阅读

一、如何评价《财经郎眼》这个节目?

大众化所以不专业,不专业于是不严谨。

这电视节目本来就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啊。老头子原来是负责看公司财务报表的也好,搞金融的也好,跨专业来挣钱不稀奇。
今天他能把经济学方面最基础的问题给大家讲讲,这点外快赚得也不算黑心。

就好比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给老外讲中文,不冤枉吧?
要是想进行专业讨论,出门左拐学术交流会欢迎你。

知乎黑的典型是:站到一群零基础的群众面前大喊“他不够科学啊”,然后用另一种更复杂的方法让大家一脸黑线。
只要不造成误解,能搞明白其中的思维和体系是基础诶。

同理,《生活大爆炸》里面有个科学实验主持人,他的实验未必够严谨,都是给小孩子看的。sheldon很喜欢他,因为兴趣被勾出来了,所以自己走上了更专业的道路。

二、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财经节目是《财经郎眼》吗?

大家有空在书店里翻看一下X咸X的书就知道了(不要花钱买,没用)。哪里是书啊!简直就是口述笔录,通篇的口语化,及其口述习惯性的重复叙述。如果说《货币战争》像小说和演义,至少有一点的艺术性吧。这位教授可能实在没有时间把他在视频节目里的观点总结成书面的、专业一些的语言。直接就打字,印刷出来买个书号贴上就卖了。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和销量就是金钱啊!有点像是冯小刚导演去年痛批的一个电影怪象。《爸爸去哪了》本来就是一类电视综艺节目,没想到火了之后,竟然直接剪辑成电影,在影院上映了。

X咸X、XX道为代表的“专家”,除了对这套书的差评以外,还经常发表很多我称之为“中国式抱怨”的言论,时间在200X年左右,我定义其版本为1.0,而且至今都没有升级,甚至还有些都因市场越来越小(人们都听腻了)而下架了。前几天看了一段X咸X的早期最红火的一个视频节目,连他本人自己都大言不惭:“我只是说出来现在的问题,我也没有办法解决。”

而反观宋鸿兵,2006年《货币战争》第一部发表,我称之为“中国式探究”1.0版本。然后通过更深入广泛地论述,陆续发表了后四部,此时升级为2.0版本。时至今日,又再次扩展,推出《鸿观》系列视频节目和图书,升级为“中国式探究”3.0版本。再看那几位,基本销声匿迹了,这说明了一切。

前几天我看了2012年的《财经郎眼》节目。就想看看这位“经济学家”的预测能力如何。其中说到中国制造的政策红利、人口红利会很快消失。而墨西哥条件优秀,完全可以取代中国。可实际呢,五年过去了,这个离美国太近,却离上帝太远的倒霉国度,没有让世界看到任何的惊喜。刚刚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定要在美墨边境建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防范墨西哥的非法移民。这样的例子何止墨西哥一个呢。

插一句,那年这位“专家”的《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出版,到今天,又怎样了呢?


上面是我写的一本书《中国百姓的财经哲学》的节选,供参考。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的想法,有连载。也可以在新浪博客里搜“凡-不染”,看博文。

三、2021年的《财经郎眼》不在爱奇艺上更新了,应该到哪里看啊?

我也是,我还是爱奇艺的会员。还以为节目被停播了。结果是换地方了。

21年11月后的节目在

广东卫视的官网【荔枝网】搜财经郎眼可以看。

四、郎咸平为什么最近不参加财经郎眼了?

猜测:1,被ZF叫停了

2,被ZF的智库叫去干活了

3,和广东卫视价格没谈好

4,退休了

五、罗辑思维、晓松奇谈、鸿观、吴晓波频道、财经郎眼哪个更有深度?

看历史,建议参考看下沈志华的中苏关系的演讲;

看政治,建议参考下任剑涛的政治学讲座;

看神棍,建议参考下刘小枫老师或者齐泽克老师的讲座;

看经济,也有像张五常、弗里德曼的电视讲座。

这些人虽然观点不一,立场不同,但至少都是学者,是做学问的。即便有哗众取宠之嫌,但在钱财和品格间人家好歹会更喜欢品格。

另外,有个很残酷的现实:知识和教养本来就是少数人的专属,是枯燥无味的,是专业的;人文启蒙往深了走,就像理工科的各种函数,各种模型理论什么的,正常人都难以感觉有趣。

学术真不是像通俗读物一样提升逼格的,真的不是....真想秀优越感,不吃苦怎么行。

六、可以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财经节目吗?

我一直在追《文茜的世界财经周报》,虽然是台湾的节目,但是还是蛮中立的,节目的国际视野也足够,个人感觉比 财经郎眼 靠谱多了。

七、如何评价广东卫视的《财经郎眼》节目?

在10年前,我觉得《财经郎眼》讲的东西太有道理,使我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自学经济学5年后,我对《财经郎眼》的内容产生了怀疑,随着我对经济学理解得越来越深入,现在我觉得《财经郎眼》讲的东西太多的胡说八道,博眼球是主要目的。

八、为什么我感觉《财经郎眼》里嘉宾的观点比郎咸平本人更有水平?

有这种感觉很正常,我一直在陆陆续续的关注这个节目,题主所说的这几集恰好我也看了,就格力VS小米这集就能看出郎确实不懂互联网(链接:

20150126财经郎眼 格力PK小米

),而且全场都是业外人士。女嘉宾一直在强调小米整合能力多强,郎咸平一直在纠结小米的研发能力很差,零配件都是组装。其实两人都是在隔靴搔痒,小米的核心根本就是MIU这个系统,郎的逻辑有一个重大的漏洞,他认为小米的硬件研发能力差,就是研发能力落后,非常偏颇。小米的专利和硬件研发肯定是没有三星牛逼的,按照郎的理论,小米应该永远无法超越三星,甚至应该连联想都干不过,但事实是,小米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大于三星、联想

如果我在现场,我肯定会反问郎教授,谷歌和FB这种世界级巨头的研发能力你认为如何?是不是按照你的逻辑,没有硬件研发就没有研发能力?郎直接拿格力做空调的思路来对比小米,本身就是非常不恰当的维度,从目前来看,小米的思路其实是做系统入口,手机只能卖一次赚一次钱,但是系统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在我的生态里面,应用分发和黄页都是巨大想象力的板块,更别说主打的智能家居。通过卖手机铺端并且不断优化系统,多维度打造智能家居的生态,才是小米的大招,像郎这样单纯的拿出硬件研发能力来对比,就是典型的业外人士。

所以看这个节目,多调一些金融和公司财务的专题看,因为郎咸平是这两个领域的世界级专家,至于他的跨界评论和分析,就当做茶余饭后朋友之间的聊天就好了,你总不能奢求刘翔跨完栏还要上场和科比玩过人吧,看个开心就好,至于节目水平,罗辑思维都有人看呢,郎在学术上起码爆他二十条街吧,淡定淡定。

九、怎样看待《财经郎眼》主持人王牧笛在微博上宣称要砍死护士?

第一篇微博本身不算什么. 体现出他看问题片面, 做事不考虑后果, 做人素质低, 喜欢爆粗口而已. 如果知错能改, 这些真的都不算什么.

然而他随后的道歉微博,才是真正令人气愤的言语. 从他所谓的"道歉"中,丝毫看不出他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倘若他辩解说前一篇微博是写给自己看的,根本不想面对公众,其实可以勉强说得过去. 但第二篇道歉,他明明知道是面向所有观众, 他仍然执迷不悟, 不知悔改.

暴躁的人容易冲动, 在女友受委屈时, 他有这些恶毒的心态,其实可以理解.

即使在冷静下来之后, 即使是在道歉文中, 他仍然将过错推到医护人员身上. 哪怕医护人员一点过失没有, 哪怕是全国人民都逼着他这个禽兽去道歉的时候, 哪怕是"连轧4针"这种极其普遍, 根本算不上过错的"过错".

经过此事以后, 我不知道所有的医护人员会用如何一种战战兢兢的态度面对王牧笛这种患者,如何面对这种 "哪怕是我自身身体条件不够, 也必须一丁点意外不能有, 我可是会杀人的"的态度.

只能祝王牧笛一辈子健康,永远不会再去医院

只能祝王牧笛活不过下一次去医院.

十、为什么很多大学老师喜欢给学生放<财经郎眼>?

很简单,这个节目的最大价值就是你能通过官方媒体里看到和主流媒体不一样的声音,而且视角和主流官方媒体的宏观经济视角不同。说到底是国内财经媒体节目评论性内容的匮乏性,没有多少可以选择的空间,基本其他官方节目都是传声筒,自然这个节目独特性就是会被推荐了。而且国内教育体系里对于经济的分析,从中学里学生只能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这个节目里会给这些长期被那一种左的经济学价值观灌输的学生不一样的视角,自然会被推荐。

另外,你也得看是什么学校和什么学科的老师推荐的。真正经济学科的教师估计不会那么推荐看这个节目。毕竟郎教授的节目多少带有一些娱乐性质,节目里一些观点并非那么学术严谨。带有一些为了反官方主流观点而反主流观点的噱头在里面。

而且节目不同时间点的内容质量也不一样。要推荐还是推荐09年--2011年这段时间的节目。。最近几年的节目水准不如过去了。变得综艺化娱乐化了,为了迎合收视率,秀的成分更高了。

十一、看过晓松说,罗辑思维和财经郎眼,再看吴晓波频道,是不是觉得吴晓波说话靠谱多了?

没看过罗辑思维,所以我先不说这个,以后会关注这个。

其它的三个正好也一直是长期在看,那我就说说我对这三个节目的看法吧,晓松奇谈说的内容比较广泛,专业性没有那么强,适合各种背景的人去听,晓松的语言也很有亲和力,每次讲诉的题材也都会是比较经典的历史,或者贴近生活的热点话题,给人的感觉不管是什么样背景的人都能在他的节目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就是不知道内容的真实性如何,不过我觉得应该还是偏客观的,就像几个月前讲诉张学良的那几期,很有态度,敢言敢怒,让我看到了晓松奇谈与其它类似节目不一样的地方,但是近几期来又平和了好多,就怕节目会这样发展,发展到后来跟CCTV的节目一样那就没意思了。总得说来我比较喜欢晓松奇谈这个节目,也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听着晓松奇谈的节目睡着的了,听着晓松奇谈没有太多的负担,节奏也让人感觉舒心,尤其那个开场音乐,“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般我节目看多了都会把开场快进的,但是晓松奇谈的开场我每次都会坚持听完。

再说财经郎眼,是一档专业性比较强的节目,前两年财经郎眼的套路特别固定,基本就是开场王牧笛说段子(好多期的段子真的都可以省略,讲得很无趣,很像在拖时间),然后是郎教授上场做主题演讲,这个应该是节目的精华部分,这个地方郎教授会用他的方式(数据说话)来讲述,可以让人很容易了解到问题的来龙去脉,接着他会讲他的观点,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但每次逻辑性都很强,最后就是媒体提问和三见客的讨论环节,这个环节就比较热闹了,请的嘉宾不一样风格也会不一样,总体挺好的,就是开播时间久了,许多话也越来越不敢说了,基本已经被我党同化了。前段时间节目换花样了,弄了好些郎女郎,场面乱糟糟的,我不反对创新,但是作为强调专业性的财经节目,不在内容上改进,弄个那么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只能说他们已经没有自己的个性,完全在迎合他人,但似乎他们好像也不知道他人到底喜欢什么,所以才做这些尝试,好在最后又改回来了,现在郎女郎不见了,王牧笛废话少了,对话题开展讨论的时间多了。还有就是最新的一期财经郎眼的网络直播居然开始收费了,我已经是优酷的会员,可是看财经郎眼居然还要再花钱买频道会员,也是醉了,现在他们这么缺钱吗?中国经济已经低迷到这个程度了吗?这样做不会多赚多少钱,反正会失去一大批的观众,难得的一档比较亲民的财经节目也变得不再亲民,核心竞争力在不断散失。到后来应该会再改回来吧,也是希望会这样。

最后说吴晓波频道,吴老师的每期节目都很感觉很用心,娓娓道来评述着每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就像在听自己的老师跟别人聊天,然后自己也在现场一样,吴老师也会经常讲述到自己的亲身经历,就像楼主说的一样,算是三个栏目里说话最靠谱的了,很实在。还有那个八九零同学的设置也毫无维和感,吴晓波每期选的点都很好,就是内容准备不是特别充足,感觉吴老师还有好些东西没说完,这是有些遗憾的地方。

不管怎么说,这三个节目都是我最喜欢的,要不我也不会坚持着看了好几年,希望节目都能越来越好,我会一直支持下去。

怎么看待《财经郎眼》上的激辩余额宝这一期节目?

感觉

@刘昊

的回答带有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希望知乎继续保持良好的讨论氛围。

个人关于余额宝的观点是,余额宝降低了普通百姓投资货币基金的复杂程度和资金门槛,是合法的、有利社会的、有益社会公平的。

关于对这期节目的看法:

郎教授依旧保持不与他人进行个人之见的冲突,努力寻找并承认对方观点中合理的部分,找到共识,对有异议的观点加以理性、平和地澄清。

王教授言辞犀利,思维灵活,厚学博才,与郎教授一样讲道理、讲事实、讲数据,并会用通俗的语言让老百姓理解。

钮喜欢说官话,整体论据不足,漏洞明显,以至于节目最后部分没有全部播出(也或许是时间限制)。节目后段时方寸已乱,且没有真正的就事就理立论。其实个人观点与名誉不算什么,别人也不会在乎,对就对了,错就错了,谁都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有什么呢。关键是希望我国能形成就事论事的风气,不针对个人,踏踏事实把事做好,把国家发展好,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以下个人是对

@刘昊

观点的不同见解(注意:针对的只是观点,不对人):

1.1不应该断章取义而批评郎解释虚拟信用卡是二维码支付。郎对虚拟信用卡并没有进行详细解释,只是提到,虽略显不当,当不应断章取义。

1.2个人认为虚拟信用卡的安全性进行横向比较并没有劣势,相反各种虚拟信用卡由于自身天生的原因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安全保障。

2.该条观点论点不明晰,没有论据,属于情绪发泄。

3.淘宝只是个平台,其上的商家属于其他企业或个人与余额宝没有关系。余额宝没有手续费的问题。

4.你从3直接跳到了5。

5.偷换概念,误解打比方的含义。也希望刘昊能明白,银行只是个中介,高效率的中介才能减少自己的费用开支,从而降价存贷利差,造福社会。银行的改革是必须的,新形式的高效的金融中介应该存在而且需要存在。

6.支付宝一直在政府监管体系之内,没有逃离过监管,而且监管也在不断加强。也希望刘昊明白电商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存在,只是简化了销售中的部分环节,提高了效率。

6.ps论据不充足。显然paypal、bitcoin这些支付工具与支付宝具有相同的监管难度甚至更甚。一笔资金从国内到国外,从银行卡到支付宝可查,支付宝到国外账户可查,支付宝的交易记录可查,不明白刘昊说的资金进入支付宝就没有了是什么意思。

7.网络金融类别确实很多很复杂,应该分别对待,其中单高效的可信的部分应该鼓励,当然同时也要加强监管。

8.商业是有利于人民的,不是可耻的,也不是低俗的,现代社会离不开商业。更何况余额宝确实赚的不多甚至不赚钱。让更多的百姓获得了轻松理财的机会。

9.监管机构自然要关心安全,但不可以滥用权力以安全的幌子做更多不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