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1:民众民主观念淡薄,政治参与程度不高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生产力的落后再加上统治阶级“奴性思想”的灌输,使人们安于现状,造成了对“权威”的依附和崇拜,广大人民群众缺乏主体意识,人的独立性和政治自主意识得不到发展。另外,由于经济、政治等原因,人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有些地区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人们的民主意识也有了相应地提高。但由于人们本身政治素质还不是很高,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畅通的民主政治参与渠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解决措施: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加强参与政治的锻炼,提高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经验。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的理性;还要创造人民参政的渠道,保证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
困难2:经济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取向偏重于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忽视了产业素质特别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主要依靠高积累、高投资支撑,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经济结构问题:生产结构不合理。现有生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就是大、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现有加工、制造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优化组合。这种状况必然导致中国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低效益、高投入、低产出的恶性循环。
解决措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利用目前的科技成果,积极发展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航天工程等高端产业,保证我国新旧产业的交替上升;集中有限的资金,根据市场和需求的变化,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增长量有重大作用的项目;加大企业的改革改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
困难3: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中国许多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高消耗换来的增长,导致废弃物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的资源和生态安全压力还会继续加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经济增长,不仅使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也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